一场创新与生态的“双向奔赴”
桃园矿执“春”之笔描绘矿井“煤”好画卷
万山回青,月聆春生。
“在这里干了半辈子了,如今的‘桃花园’中,连空气里都是满满的绿叶清香味儿!”2月25日,刚办理完退休手续的桃园矿掘进二区职工汤华在话语中流露出丝丝的恋恋不舍。在他身后,矿工业生产区植被覆盖率高达75%。
步入新年,桃园矿正以“生态+科技”双引擎,书写着矿山绿色转型的春天答卷。
数字春风,拂动矿山“春耕图”
走进矿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当班技术员于峰轻触屏幕,调取Ⅱ1013工作面的实时画面,数字矿井的“智慧图”便徐徐展开:采煤机滚筒旋转如巨型纺车,切割出的煤浪在巷道灯光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运输皮带化作金色动脉,乌金奔涌如瀑……
“点击这里,矿井和地面的所有‘拉提抽排’设备便可开启自动启停,一些重点车间已经实现无人值守。”该矿调度指挥中心主任付冠春告诉笔者。
在过去的一年,桃园矿先后安全高效完成Ⅱ8225工作面收作、Ⅱ2采区及北翼系统封闭,稳步推进人力资源优化、组织机构整合,有序实现了矿井收缩开采阶段性目标。采区、系统得到进一步简化,干部职工队伍更加精干高效,为今后一段时期集中高效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桃园人用信心和坚毅绘就出一幅自强不息、改革发展的生动画卷,展现了桃园担当。
创新春雨,润泽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矿井先后创新实施了大高差、远距离探放老空水,‘一钻双消’瓦斯治理和机载甲烷断电仪等新技术、新工艺,为矿井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保障。”该矿总工程师魏林介绍到。
据了解,该矿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科研人才资源,持续深化“课题长制”“揭榜挂帅”等制度,积极培育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同时全面推动“五小”成果转化,健全完善创新成果奖励机制,鼓励职工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力争完成“五小”科技创新10项,做到科研与生产深度融合。
“矿上给‘五小’创新浇政策‘及时雨’,我们的小发明和小创造才能长成‘科技苗’。”该矿工匠大师王道文说。
“我们要让每个创意都能沐浴‘创新春雨’,结出‘效益果实’。”魏林表示。
绿色春晖,催生环保“生态诗”
在煤矿,曾经的矸石山,是黑色的代名词。
在桃园矿后场区,矸石山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封闭的矸石大棚,钢铁支架与透明玻璃交织的穹顶下,水汽氤氲中,矸石处理设备欢快地运转。在污水处理站,玻璃幕墙外,新栽的垂柳已抽出嫩芽,与管道中汩汩流淌的再生水共奏春之圆舞曲。
“我们要让科技创新如春风化雨,既润泽安全生产,也滋养绿色发展。”该矿经营副矿长陈华对“绿色矿山”建设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近年来,该矿强化环保设施运行管理,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一方面,坚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统一”的原则,提高矿井废水利用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节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课题承包攻关,解决矿井环境压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春晓,当第一缕阳光爬上主井塔尖,在这片被唤醒的沃土上,“桃园人”正以“满格”状态奔跑在春天的赛道。这个不寻常的春天,当乌金与数据共舞,传统与创新交响,一幅“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矿山春景图愈发清晰可触。
(审核:许永康 责编: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