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安装到位,飞行器展开,机臂已锁紧,云台相机安装完成,飞行电池电量充足并装入,无人机自检及连接工作已完成,开始起飞!”这是电力分公司值班人员在对袁一84MW水面光伏一巡检时做的“规定”动作。
只见无人机轻盈起飞,飞过占地约1700亩的袁一水面光伏,审视着每块光伏板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空中完成光伏板检测的拍照、摄像后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上传到控制室后台大屏。运行人员在控制室,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大屏监控着设备的运行状况。
据了解,电力分公司水面光伏电站分布范围广,组件数量庞大,巡检人员需乘船穿梭于光伏阵列间,不仅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还面临复杂水面环境带来的安全风险。遇到恶劣天气,巡检工作甚至可能被迫中断,难以保证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隐患。为了突破这些瓶颈,该公司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引入了无人机巡检方案。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等先进设备,能够从空中对光伏电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巡查。操作人员在集控室通过远程操控,无人机便可精准飞行至指定区域,快速拍摄光伏组件的高清图像,清晰捕捉组件表面的细微裂纹、积尘、热斑等异常情况。
“过去人工开船巡检一座集中型水面光伏电站需要三天时间,如今使用无人机,仅需45分钟即可完成15个方阵水面光伏的全面巡检,效率提升数倍。同时,其搭载的热成像设备能够检测出组件因内部故障产生的温度异常,在隐患未发展成严重故障前就及时发出预警,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电站的发电稳定性。”袁一水面电站值班长尉祥荣介绍道。
从传统的人工巡检,向“智慧赋能、人机协同”模式的转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质变。该公司将不断深耕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积极探索运行设备监管向智慧化、智能化转型,为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科技基因。
(审核:王继洲 责编:尹杰)